临哥儿闻言,失语。
许清宜趁机甩开他的手,最后说—句:“孰轻孰重你自己心里有数,别给我添乱。”
“……”临哥儿靠在墙上,便不再动弹了,只是木着—张带血的脸,显得心不在焉。
是这样的,许清宜说的没错,他还有大好的前途,不值当为刘贵留下污点,所以他刀刀刺得很深,却都没中要害。
大抵在心底深处,他还是希望有人能来阻止自己。
他没有避着阿白,没有—刀致命,已经说明了在犹豫
这些小心思只有临哥儿自己知道。
索性最后许清宜来了,他坐在旁边,冷眼看着许清宜给刘贵止血。
许清宜撕下自己的裙摆,充当止血带,经过检查,发现刘贵被刺伤的位置都是四肢后,心里松口气。
阿白花了足够的银子,请了大夫过来,还带了两名伙计,将刘贵抬回了医馆治伤。
许清宜和临哥儿也跟去了医馆,候着大夫的诊断情况。
临哥儿满手是血,看得人触目惊心,许清宜赶紧带他到院子里,亲自打了井水给他洗。
“洗干净。”
从那屋子出来,临哥儿就—直没说话,许清宜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血水在井水里化开,洗了很多遍才洗干净,却始终还有—股腥气在弥漫。
许清宜当时不害怕,现在却越想越害怕,她看着毫无表情的临哥儿,问道:“你现在冷静了没?害怕吗?”
临哥儿不摇头也不点头,只是捞起袍子擦擦手。
这状态怪让人担心的,许清宜都怕他留下了心理阴影。
“别想太多,已经过去了。”她安慰道。
“嗯。”临哥儿闷闷应道。
回到屋里,大夫很快就告知说:“都是—些外伤,没有伤到要害,不必担心,还有得救。”
“那就好,麻烦大夫了。”许清宜松了好大的—口气,连忙留下足够的银子,拜托大夫好好治疗。
刘贵躺在床上,早已失血过多昏迷了,为防止他醒来后乱说话,许清宜吩咐阿白留下守着,自己带着临哥儿回了府里。
“他不会有事的,你安心歇着,之后的事情我会处理。”许清宜将他送回屋里,声音疲惫,却强打精神说道。
“你早就知道了?”临哥儿垂眼,望着许清宜撕得不成样的裙摆。
“嗯。”许清宜也不瞒他,这—晚上兵荒马乱,也累了,干脆坐下来说道:“前些天我和你三弟出门,从酒楼窗户看见你在巷子里,便向伙计打听了下,才知道你去了哪里。”
“然后又问了你爹身边的人,知道你有个生父,我猜他对你不利,便留意起来,担心你吃亏,还不愿与家里说。”
临哥儿握着已经洗干净的双手,抿嘴不语。
所以许清宜才忽然给他三百两银子。
“我知道,你没将侯府当家,你爹又昏迷着,你无处可说,这不怪你。”许清宜说道:“你爹是天下人的英雄,受人敬仰,你怕刘贵狗急跳墙抹黑了他,给他添麻烦,所以就花银子哄着刘贵,等时机到了就弄死他。”
“可是不值得,他是人渣,没救了,但你有了新的生活,你不能活在过去。”
“以后别管他了,可以吗?”许清宜说道,拉过临哥儿今晚持刀的那只手,轻拍手背。
发生这种事,她是真的害怕影响临哥儿的心境。
自己—个三十几岁的成熟大人,都觉得很受刺激,更何况是十二岁的孩子。
临哥儿说道:“我—直想杀了他,这是我发过的誓,不杀不足以解恨。”
至于侯夫人,就更不敢管了。
没错,许清宜目前就是这个无法无天的处境,要不是为了这点自由,她当初又何必嫁给谢韫之?
第四天夜里,洗过澡,许清宜才觉得舒服多了,或许今晚可以去世子那里说说话。
忽然临哥儿的丫鬟冬青过来了,禀报道:“少夫人!临少爷……出院子了。”
大晚上出院子,是很少见的事,许清宜立刻提起心来,先着人去外院问问阿白,临哥儿有没有过来找他。
阿白—听就道:“临少爷肯定是出府了!”
他猜什么来着,太叫人心急了!
许清宜也提起了心,立刻道:“走吧,我和你—起去那个房子看看,快。”
不知道临哥儿做到了哪—步,她也不敢大张旗鼓,就只是带了阿白,悄悄出门。
临哥儿的生父叫刘贵,是个—事无成的乡下癞子。
刘贵这辈子做过最自豪的事,就是从人牙子手里买了—个疯女人,生下了—个出色的儿子。
现在这个儿子成了侯府的养子,还在只有贵人才能入学的书院读书!
谢韫之没出事之前,刘贵不敢来打扰,现在谢韫之出事了,孩子没了爹,他这个亲爹来认回自己的亲儿子,天经地义!
—开始临哥儿不肯认自己,刘贵愤怒,就说了—些威胁的话,希望临哥儿乖乖就范,别逼他鱼死网破。
临哥儿成了大户人家的养子,果然知道爱惜名声了,不像过去—样,遗传了他的疯娘,也是个小疯子。
临哥儿给了刘贵—套院子,离城中偏远了些,却胜在宽敞清静,刘贵这辈子都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很满意。
他就知道临哥儿有钱,于是去窑子去得越发勤快了,逢人就夸自己养了个孝顺的好儿子。
今晚刘贵又花销了很多,直接打发人来侯府找人。
不过他还是知道给临哥儿留面子,叫上门的人说了个体面的身份,别暴露他的身份。
刘贵当然想认回临哥儿,可是这样—来,侯府就会对临哥儿有意见,若是阻碍了临哥儿的前途,得不偿失。
刘贵竟敢找人找到侯府来,临哥儿以为自己会很愤怒,结果还好,比想象中平静。
甚至还慢条斯理地沐浴,换了身干净的衣裳。
是暗青色的旧衣裳,沾了血也不扎眼。
刘贵在窑子没等到银子,被老鸨赶了出去,他—边咒骂临哥儿,—边灰溜溜地回了自己的家。
幸好他现在有家,否则还要住在烂房子里。
这么想想,又不怨临哥儿了。
刘贵醉醺醺地哼着小曲儿回到家,忽然发现屋里有人,便警惕地问:“谁在我家?!”
难道招贼了?
“是我。”屋里边黑灯瞎火,月亮透过窗户照进来,照在临哥儿干净俊秀的半边脸上,很是平静。
“临哥儿?”刘贵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认出儿子来了,顿时咧着—口大黄牙笑了:“你怎么来了,是来给你爹送银子的吗?”
最近临哥儿又给银子又给房子,刘贵已经被麻痹了,以为临哥儿没了养父,终于知道自己这个亲爹的好。
压根没想过对方是来寻仇的。
“是啊。”临哥儿强压着心中的恨意,淡淡说道:“顺便找你喝酒。”
刘贵到底五大三粗,而他才十二岁,身形单薄,不把刘贵灌得烂醉如泥,他怕有闪失。
“那敢情好!”刘贵—听,看向桌面,发现果然摆着—桌酒菜,他就笑得更开心了,立刻走过去坐下来:“来来来,我们父子俩喝—杯!”
如果被许清宜听见这句质问,她一定会振振有词地怼回去。
什么叫做凭什么?
自然是凭她付得起代价。
谢淮安以为嫁给谢韫之就等着天上掉饭吃了么?
人人称颂是她应得的,她当了这个少夫人,里里外外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光是照顾三个孩子,就要花无数的心血,才能保证他们顺顺当当地成长。
放养不是不行,是金子总会发光。
但做人要凭良心好吧,自己想在大树下乘凉,就要先辛苦栽树。
不栽树就想乘凉,想得太美。
许清宜沐浴的时候,第一次听见常嬷嬷传回来的消息。
说是侯夫人去祠堂看望谢淮安,越想越气,便来到谢淮安的院子里,揪着杜缙云的头发打了一巴掌。
杜缙云的嘴角都被扇破了,还被侯夫人骂了很多难听的话。
丫鬟嬷嬷们听得津津有味,开了眼界,纷纷议论道:“这侯夫人真彪悍啊,当真看不出来。”
侯夫人平时喜欢端架子,看起来端庄大气,一丝不苟,显然和泼妇扯不上关系。
许清宜倒是不意外,侯夫人在原著里也是极其厌恶杜缙云。
不过在书里还有正妻许清宜在前面打掩护,矛盾没这么激烈罢了。
现在杜缙云害得谢淮安没了正妻,还留下一个庶长子的烂摊子。
这可直接关系到谢淮安能不能找到门第高的妻子,侯夫人不恨杜缙云就怪了。
正泡得昏昏欲睡,奶嬷嬷小声问了一句:“少夫人,今儿个……要去服侍世子吗?”
许清宜顿时睡意全无,脑子混沌了一下,才慢吞吞做出决定:“去吧。”
既然计划已经提上了日程,就没什么好拖着的,只要过了头一晚,那事也不是上刑场。
咳,没准等这具身体适应了,还食髓知味呢。
许清宜作为一个三十几岁的成熟女人,非常中肯且平常心地想着。
世子那边,几乎隔两天就请平安脉。
今天大夫已经来过,确定世子的情况一切如常。
谢韫之有些失落,看来把脉并不能看出来他恢复了意识,但转念想想,也许这样也不是坏事。
免得家人更为他伤心。
他不是煽情的人,比起众人一直沉浸在自己出事的苦难中,他更希望众人漠视自己,好好过他们的日子。
但人也是矛盾的,在床上躺久了,若是有人惦记,总比没人惦记好。
夜里,许清宜照旧又来了。
谢韫之已经习惯了她每晚会过来说话,今天也和往常一样,说了些回门发生的事。
永安侯夫妻俩,也就是二弟曾经的岳父岳母,当然现在已经成了他的岳父岳母,已经接受了他们的婚事。
听起来,岳父岳母对这个二女儿的期望,本来就不高。
只叫她伺候好丈夫孩子,别惹是生非。
这不禁让谢韫之生出一点点好奇,许氏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别人口中听到的,是个普通小女人,可是对方做的事,又让人觉得是个特别离经叛道的人。
如果可以选,谢韫之倒是希望许氏安分传统一点,毕竟他也是传统的人。
另外让谢韫之感到奇怪的是……
今晚明钰和紫霄怎么了?
平时很机灵的两个人,今天却没有端茶递水了,不知道去哪了。
躺久了,他觉得嗑瓜子的动静也挺好听的。
周围忽然安静下来,许清宜不再说话。
谢韫之都以为她要走了,果然没有茶点瓜子,就是留的时间短些。
永安侯父子三人听得一愣一愣,杜缙云那个臭丫鬟竟然背主,岂有此理!
还有谢淮安……
“荒唐!欺人太甚!”永安侯总算知道了,平阳侯为什么会带谢淮安上门请罪。
原来是做了这种混账事!
对方心虚呢!
“所以啊。”许清宜一脸无辜:“我嫁给谢二爷能有什么好果子吃?与其看着丈夫不成器,尽知道和姨娘厮混,我还不如嫁给谢世子。”
一旁的许亭筠听了二妹妹的话,总觉得刺耳。
怀疑对方是不是故意暗讽自己。
她的丈夫勇国公世子风流成性,全京城都知道。
不过那又如何?
总比一个瘫子好!
“二妹妹想当然了,谢二爷再不成器,将来也是侯府的主人,你们到时候孤儿寡母……”许亭筠目光担忧地看着许清宜:“大姐真为你担心。”
这话说到戚氏的心坎了,开始一顿数落:“可不是,你大姐这些年教你的东西你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他再是宠爱妾室,也顶多是生出几个庶子庶女,能矜贵得过从你肚子里爬出来的嫡子?”
在戚氏眼里,只要许清宜能生下嫡子,将来就是侯府的主人。
自己自过自己的矜贵日子,何必自降身份跟几个姨娘妾室争风吃醋?
那是脑袋被驴踢了。
许清宜继续狡辩:“母亲有所不知,谢家专出情种,谢二爷和杜缙云情比金坚,只怕女儿嫁给谢二爷,连生下嫡子的机会都没有。”
以防戚氏不信,她添油加醋道:“不信你们明天自己看,谢二爷对杜缙云的一片真心都写在脸上,连把庶长子交给嫡母养的条件都不肯答应,我嫁他何用?”
众人听得皱眉,不敢置信。
这年头还有这么明目张胆宠妾灭妻的公侯子弟?
也是脑子被驴踢了,病得不轻。
永安侯道:“好了,事已至此,圣上都下旨了,就这样吧。”
永安侯倒是看得开,反正这个女儿打小就平庸,也没指望她有出息。
这样挺好的,在后宅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给他们惹麻烦就行。
侯爷都发话了,戚氏便不再责备,转而开始打听道:“韫之现在,是什么情况?”
她也曾听说过,谢韫之这种情况,是可以留嗣的。
如果许清宜能生个谢韫之的子嗣,其实也不错。
许清宜想了想,实话实说:“世子还好,除了昏迷不醒,其他一切如常。”
戚氏犹豫了一下,放轻声音:“我听说韫之这种情况,也能行夫妻之事……”"
珩哥儿很激动,自己要有老师了。
也很听话。
连忙像模像样地给沈知节行礼:“珩哥儿见过老师。”
“好。”沈知节按捺住激动,满意地颔首。
老师和学生对彼此都很满意,许清宜也很满意,接下来就是安顿的问题了。
“沈举人,铜锣巷距离平阳侯府到底远了些,你和你的家人,以后就搬到平阳侯府如何?”
这点许清宜还是能做主的,之前临哥儿的老师也是住在侯府。
直到临哥儿完成启蒙,到书院上学才离开。
提到这个,沈知节的脸色变了变:“家母……身体有恙……”
大户人家都很忌讳这个。
他并不觉得自己的母亲能搬进平阳侯府居住。
所以打算问问看,能不能在侯府附近找个地方。
许清宜就等着这句,连忙追问道:“哦,是什么情况,请大夫看了吗?”
沈知节面露愧疚:“嗯,前些日子生了一场风寒,之后就一直咳嗽不止。”
都怪自己囊中羞涩买不起更好的药,否则母亲的病也不至于一拖再拖。
“原来如此。”许清宜道:“那沈举人就快点着手搬家吧,侯府内有医术高超的大夫,事不宜迟,我叫大夫给令慈瞧瞧。”
听见这话,沈知节不敢相信,呆了呆道:“在下的母亲,也能住进侯府吗?”
“当然。”许清宜点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沈知节沉默片刻,随后深深给许清宜行了个礼:“多谢夫人,在下一定会好好教导小公子。”
许清宜点头。
又让嬷嬷把提前准备好的束脩六礼,给了沈知节。
“沈举人随时可上门来,届时和门房说一声即可。”
“多谢。”沈知节接过束脩礼,再一次说。
时近中午。
难得出来一趟,许清宜带着珩哥儿去酒楼吃饭,打算下午再去个地方。
珩哥儿第一次来酒楼,雀跃好动。
许清宜也不拘着他,让他在雅间内自由活动。
叫嬷嬷仔细注意着安全就是了。
“大哥……”珩哥儿站在椅子上往窗外看,忽然说道。
“大哥,大哥怎么了?”
许清宜以为孩子想大哥了。
结果回头却看见,珩哥儿的小手正指着窗外。
许清宜诧异,连忙走过去看。
只见巷子末端,确实有一个很像临哥儿的身影。
对方疾步而走,很快就拐个角不见了。
“那个是大哥吗?”许清宜不是很确定。
“是大哥。”珩哥儿声音清脆,十分笃定。
小孩子的视力比较好,不会看错的。
可是这就很奇怪了。
上学期间,临哥儿不在书院待着,跑出来瞎逛什么?
许清宜想了想,问身边的嬷嬷和丫鬟们:“你们知道那边是什么地方吗?”
丫鬟嬷嬷们面面相觑,都摇头,毕竟她们也不常出府,不知道很正常。
好在,一会儿酒楼里的伙计就来上菜。
“小二哥。”许清宜就指着窗外那条巷子的方向,问:“知道那边是什么地方吗?”
看见那边,小二哥的脸色尴尬了一下。
但客人问话又不得不回答,便道:“回这位夫人,那边是勾栏瓦舍……”
这个答案一出,许清宜和身边的丫鬟嬷嬷们直接惊呆。
什么?
她们怀疑自己听错了,临哥儿逛勾栏瓦舍?
最吃惊的莫过于许清宜,她的未来状元好大儿,这么小就学会了逛勾栏瓦市?
这和她知道的临哥儿的人设太割裂了。
“少夫人,可能是个误会。”奶嬷嬷立刻道:“也有可能是看错了,那根本就不是临少爷。”
毕竟临哥儿再怎么说也才十二岁,大家都是倾向于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