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看书
小说《一封家书抵万金,她萌翻众人》,是作者“红红糖”笔下的一部古代言情,文中的主要角色有江宏江九珠,小说详细内容介绍:我是九珠,我一次也没见过祖父。 阿爹说祖父死了,母亲却让我前去汴京给祖父祝寿。 “祝祖父,岁岁平安。”我上前跪在地上按照母亲教的大声喊道。 他不愿承认是我的祖父。 我折的那株海棠花,原本是有一对,早些年被父亲折去一株,剩下这株被我折了去。 我拿着心爱之物赔偿祖父,祖父好像并不生气。 我希望他能和父亲和好如初,我希望阿爹有阿爹。 我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正如我都名字一样——生长在边境,只在冬天开的九株花,鲜艳如血。...
《一封家书抵万金,她萌翻众人全本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暴雪来得突然,仅一夜的时间,灵州城里城外白茫茫一片。
已经三日,暴雪还一直下个不停,第四天直接下起冰雹。
城外许多村庄都受灾严重,房屋被大雪压垮村民受伤,牲口压死,冻死一大片。
江启这知州忙得家都回不了,九珠已经好几天没见阿爹了。
城里卖米面粮油的杂货铺已经卖断货,戍边军队的粮草只够用半月,受灾的百姓要安置,食用冻死的牲口也维持不了几日。
朝廷的粮草军饷依旧毫无音讯。
城里有些人家已经开始断粮,只能挨家挨户去买些。
江启的府邸前几日还能喝白米粥,今天只能吃红薯粥了,大人一天一顿,九珠是孩子,吃两顿。
光喝粥怎么能吃得饱,九珠半夜经常被饿醒,她只能忍着,不敢告诉阿娘。
“明日我要开仓放粮,我不能让百姓饿死。”江启做了重大决定,一个要掉脑袋的决定!
“不可,夫君,不可呀!”徐氏心里慌乱:“还没接到汴京的审批,私自开仓放粮可是要掉脑袋的。”
“来不及了,若等审批公文下来,得饿死多少人。”江启脸上都是憔悴:“就算我把粮仓里的粮食都发放出去,也是不够的。”
江启叹道:“戍边的粮草军饷到了哪里还不知,如今军营的粮食勉强够用五日,粮仓里的粮食一大半还得紧着他们。”
“清云不是去封州城买粮食了?”徐氏问。
封州城离灵州有三百里的路程,平日里走官道也需四天左右,如今大雪一直没停过,估计官道堵起来了。
“来不及,况且天灾一起,粮食贵,东拼西凑才湊出两万两银子,也不知能买到多少粮食。”江启越说越愁。
“这几日府衙里人手不够,明日,还劳请夫人带着孔嬷嬷去粮仓为百姓分发粮食。”
封州城,无论从地理,气候还是物产都比灵州好上百倍不止。
灵州积雪都到膝盖了,封州才飘着小雪,雪花一落地就化,成不了什么天灾。
“狗官!给我等着,早晚有天收拾你。”薛清云出封州府衙大门就咒骂道。
薛清云来封州花了两万两银子才堪堪买了几千担粮食,这远远不够,想着向封州知府寻求帮助,赊借些粮食,不想人家压根不同意。
薛清云的骂骂咧咧,被不远处的小寻子全听了去。
这不是薛姑娘嘛,怎么来了封州?
少爷下聘那天,小寻子在院中对聘礼单子,没能见到薛姑娘,后来回客栈,少爷匆匆吩咐要离开灵州,小寻子不甘心,还是悄悄的跑出去蹲守在江府大门要看看这个敢打少爷的女子究竟是何模样。最终他偷偷见过见到了本人。
眼见为实,这薛姑娘容貌不出挑,但也没像少爷说的那样。
小寻子去勾栏院把所见所听向少爷说了一遍。
“她来做什么?”萧齐峰上秒在还悠哉,下一瞬,惊恐的坐起来:“难道是来追我的!”
小寻子觉得少爷好不要脸。
萧齐峰一行人本来是要回汴京的,遇上大雪,官道被封,他们变道来了封州城,等官道解封再上路。
“不是。”小寻子摇头
“那她来封州做什么?”萧齐峰衣襟敞开,发冠歪斜,脸上还有红色脂粉唇印,旁边服侍的小娘子殷勤的把酒杯端在他的唇下。
“听说,连续的大雪冰雹使得灵州百姓受灾,粮食紧缺,这才来封州购买粮食。堪堪买了五千担粮食,薛姑娘已经没了银钱。”小寻子说得详细:“去找知府大人寻求帮助,遭到拒绝,如今薛姑娘正急着想办法找粮食呢。”
萧齐峰还以为那女张飞后悔弄丢他这个万里挑一的金夫婿,追着来求原谅,原来是他想多了呀。
不就是想要粮草,就看她的头能不能低下来。
“小寻子,”萧齐峰说:“你去把女张飞喊来,就说本少爷这里有许多粮草。”
小寻子不为所动:“少爷,我们哪来的粮草?”这不是说谎骗人嘛,少爷他就不怕再被打一顿。
“这个你甭管?”萧齐峰一脸算计:“去把她喊来便是。”
薛清云在客栈吩咐一队人马先护送买来的五千担粮食回灵州应急。
五千担粮食面对几十万的将士和百姓简直是杯水车薪。
她得留下来再想其他办法。
就在她一筹莫展之时,一年轻小厮来客栈寻她。
“薛姑娘,我家少爷听说姑娘正在筹集粮草,恰巧我家少爷有批粮食要出手,不知薛姑娘可感兴趣?”
薛清云听到有粮食,自然高兴,可她没钱买。再说她带着十几个将士从灵州一路过来都是老百姓打扮,买粮食用的也不是真名。这小厮是怎么知道她姓薛,而且称她为“姑娘”,她一直都是男子装扮,连那娘娘腔萧齐峰都看不出她是……
这其中会不会有诈,薛清云警惕起来:“你是何人?你怎么知道我姓薛,你认识我?”
“小的名叫小寻子,在灵州城江府门口有幸见过薛姑娘一次,那时你一身武将打扮,现在虽然换成寻常百姓的穿戴,小的也能认得出。”
“这样啊!”薛清云问:“不知你家少爷何名何姓?”
“薛姑娘是认识的,跟小的去了便知。”小寻子担心若说出少爷名字,薛姑娘怕是扭头便走。他还怎么帮他俩创造机会。得抓住这个时机才是。
如此神秘,只要有粮食,她暂且不管这人来路如何,跟着去便是。
离中秋还有半月有余。
徐氏趁丈夫离家去府衙当值,立马吩咐小厮准备马车送江九珠去汴京。
“夫人,您就不怕姑爷回来知道了怪罪?”孔嬷嬷不免担忧:“姑爷和汴京那边关系闹得那样僵,只怕九珠小姐去了讨不得好。”
徐氏自然知道,可有什么办法,当初如果不是为了她,他们父子也不会如此。
“不怕,老爷知道了,有我顶着。”徐氏只想看看女儿此番前去,能不能带回来些许希望。
把江九珠抱上马车,徐氏嘱咐她要听孔嬷嬷的话。
临走,徐氏又塞了两袋银子给孔嬷嬷。
孔嬷嬷忙推辞:“夫人,已经给过上汴京的银子了。”
“拿着,一袋嬷嬷你留着备用,以防万一,另一袋,劳烦嬷嬷进京交给秉玉,他在外求学也需要钱。
想到汴京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孔嬷嬷也不再说什么,仔细把钱袋收了起来。
交代一番,孔嬷嬷带着江九珠上路了。灵州城走走镖的要去京城,徐氏提前打过招呼,一道走,让孔嬷嬷一行也有个照应。
快日落时,江启从衙门回来,得知女儿去了汴京好不震惊,追问徐氏为何让孩子进京。
“九珠……想她表哥了,吵着要去汴京。索性让她去汴京见见世面也好。”
江启身为灵州知州,在衙门里审过许多犯人,其中包括那些伪装成大梁百姓的狡猾匈奴,徐氏不擅说谎,瞒不过江启:“别编了,从实招来吧。”
看来还是瞒不过,徐氏也就直说了。
“妾身让九珠去京城给她祖父拜寿,怎么,是犯了哪条王法不成?”
“谁允许的?你问过我了?”
徐氏道:“问你,你会允许?”
“不会。”江启拍桌子大声说到:“我江启都出族谱,和江尚书府那老头早就没关系了,你还让九珠去,京城的人还不以为我江启过不下去,跑去尚书府磕头去了。”
“说到底,还是怪我。”徐氏转变策略,“如果你不娶我这个罪臣之女,你本该有大好的前程,是我连累了你。都是我的过错。”
江启急了:“怎么又提这事。”
“怎么不提,这是如铁的事,我每日都活在愧疚里,自我答应嫁给你,就欠着你的。”说着,徐氏已经抹着泪
“妾身想着,如果九珠能让你和你父亲关系有所缓和,妾身对你的愧疚就少些,请夫君原谅妾身的自私。”
江启是见不得妻子流泪的:“为夫与尚书府那边的关系本就有矛盾,那老头早看我不入眼,不关你的事,阿淑莫要自责。”
“妾身不求别的,只想夫君能和父亲和解,不想世人骂你是个不孝之人。”
江启长叹一声:“这世间之事总有些非你我意愿。”
徐氏抹去眼泪,带着哭腔一问:“夫君愿意低头求父亲谅解。”
“……可是夫人,为夫做错了什么非要求得他人谅解?”
江启此话一出,徐氏愣住。
双方沉默许久。
终于。
江启主动走近,握着徐氏的手,轻轻说道:“该吃晚饭了。”
半个月后
孔嬷嬷带着江九珠跟着走镖的队伍一路抵达汴京。
清晨,时辰一到,汴京的城门缓缓打开。
孔六一早就在城门守着,待看到嬷嬷和小姐江九珠的马车,立马迎了上去。
孔六是孔嬷嬷的儿子,和徐秉玉同岁,今年十二,是徐秉玉的书童。
孔六接到消息,提前安排好了客栈。为此孔嬷嬷很是满意。
在客栈落脚,孔嬷嬷忙着收拾物件。
孔六说表少爷要等学院下学才会来寻她们,让九珠先休息好。
江九珠也很听话,待在房间,哪也不去,就在二楼往窗户外看楼下街道上的人来人往。
汴京可真热闹啊!都是人!
徐秉玉从书院下学到客栈时,屋里的江九珠正在睡觉。
他没让孔嬷嬷喊醒她。
待江九珠醒来,天已经黑,此时的汴京城才是最漂亮的时候,万家灯火,如星如光。
孔嬷嬷留儿子孔六说话,徐秉玉只带着江九珠出门。
还有三日便是中秋,街道上早早挂起七彩灯笼,大大小小,各种式样,江九珠仰着头,看不过来。
徐秉玉牵着九珠的手悠哉的走在大街上。繁华的街道,即便是晚上也有许多人。不像灵州城。灵州城晚上是禁晚市的,父亲说是为了安全。
“九珠,姑父姑姑一切可好?”
“都好,母亲要表哥专心学业,不可浮躁。”江九珠抬头问:“浮躁是什么意思?”
徐秉玉笑起,思索片刻,温和的说道:“不稳重,不沉着的意思。”
“那表哥,你要稳重,沉着。”
徐秉玉看着天真可爱的表妹道:“知道了。”
吃喝玩乐许久,也才堪堪逛了一条小街。高兴时,江九珠暗叹,要是父亲母亲也来汴京就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徐秉玉出不了学院,孔六偶尔溜出来,趁孔嬷嬷不注意,带着江九珠在客栈附近闲逛。
回去时,孔六怕嬷嬷训斥,把九珠送到房间门口,看到嬷嬷开门,立马一溜烟跑掉,都不给嬷嬷机会。
每天晚上,孔嬷嬷都会把徐氏准备的贺礼拿出来仔细检查一遍才睡。
今晚也如此。
江九珠躺在床上看着嬷嬷小心翼翼的拿出手套,又再小心翼翼的擦拭它放回去。那是一双黑熊皮做的手套和一顶帽子。
那黑熊,江九珠是见过的,见过它的尸体。驻守边境的一大将军,九珠叫他陈叔,他是父亲的好友,不知从哪里猎来一头黑熊,命四个人抬着送来府里。
当天,黑熊就被扒皮蒸煮熬汤。江九珠还被那将军“逼”着吃了熊掌,不可否认,滋味很是鲜美。
徐氏用熊皮给九珠,秉玉还有孔六这三孩子每人做了一顶帽子,一双毛靴。
江九珠看到孔嬷嬷拿出的寿礼,这才晓得剩下的皮毛是留给祖父的。